老年人须警惕库曼氏病

  • 发表时间:2021-06-06 21:03:00
  • 人气:
                                                                                               骨科综合科 吴健

        腰背部疼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脊柱骨科门诊最常见的就诊类型。病患摄片报告常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我们很容易给出腰椎退变、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等一系列诊断,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腰背疼痛经过治疗后症状不缓解,甚至腰背部疼痛加重,追问病史,患者无明显的腰背部外伤史,再次摄片还是腰椎退行性病变,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疾病在作祟。
        库曼氏( Kumme)病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迟发性并发症,最早由 Kummel在1895年描述。本病即在轻微创伤后经过数周或数月无症状期后出现的腰背痛、神经功能缺陷或后凸畸形,主要特点是外伤后椎体塌陷和椎体內裂隙。最初Kmme认为该病的发生是供应伤椎的垂直动脉中断造成的。随后又有人提出,库曼氏病的发病机制是椎体多发性微小创伤导致松质骨断裂和椎体内小血肿形成,进而引起椎体坏死及塌陷。目前,对于库曼氏病的发病机制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椎体缺血坏死假说。
        基于椎体血液供应的特点,椎体前1/3区域动脉血供应中断可能是缺血性坏死的机制,而椎体塌陷则是椎体骨折部分塌陷引起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库曼氏病属于隐匿性骨折外伤导致椎体骨小梁损伤通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骨折后反复、过早的运动使得骨折断端愈合受阻,最终导致骨折不愈特别是对于 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库曼氏病是骨质疏松、椎体缺血坏死、骨折后生物力学变化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库曼氏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
       库曼氏病会导致椎体失稳和骨小梁微动,患者会产生慢性腰背部疼痛,因此治疗的目的在于稳定骨折微动,防止椎体再次压缩。根据MR表现,可以将库曼氏病分为3期:1 期,椎体高度下降<20%,无相邻退行性椎间盘疾病;2 期,椎体高度下降>20%,通常伴随相邻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动态流动断裂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3期,椎体后方皮质破裂合并硬膜囊受压,脊髓受压后断裂,伴有神经症状。库曼氏病的治疗则与后凸畸形及是否合并神经症状有关。
       库曼氏病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服用止痛药物等。由于椎体内骨坏死、纤维肉芽组织形成以及椎体前动脉损伤等通常不利于骨折愈合,加之老年患者通常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因此病程较长,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多,护理量大。此外,患者经长期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塌陷的椎体会进一步压缩,最终导致后凸畸形,因此手术治疗更适合该疾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1期和2期的库曼氏病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骨水泥注入椎体可通过固定微骨折产生镇痛作用,同时椎体内骨神经末梢可被骨水泥的细胞毒性和放热作用所破坏,从而减轻大部分骨折患者的腰背疼痛;骨水泥还增加了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使坍塌椎体的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
       因此,临床上长期迁延不愈的腰背部疼痛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首选MR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干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后期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