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保卫战”丨常熟二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 发表时间:2022-10-26 07:55:33
- 人气:
近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再创生命奇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严重感染、误吸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重症医学领域的常见综合征,患者死亡率高达30%。
患者男性,68岁 ,因畏寒、发热1天后突发明显的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常熟二院台山路院区急诊室抢救。结合相关检查,且患者入院时呈明显缺氧状态,医生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鉴于患者病情严重,随即将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
此时,心电监护提示患者血氧饱和度仅80%,呼吸达40次/分。情况危急,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患者氧供。为改善呼吸窘迫,予充分镇静止痛,并辅以肌松药物减少患者呼吸做功,避免患者肺部进一步的机械损伤。此外,患者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在呼吸机提供100%纯氧的情况下,化验提示氧分压仅在60mmHg左右(正常人呼吸的氧浓度约21%,氧分压在80-100mmHg)。结合患者CT检查结果,明确诊断患者为ARDS(重度)。
重症医学科冯玉峰主任团队在仔细分析患者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后,一致认为必须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俯卧位通气法进行治疗。
俯卧位通气
通俗讲就是让患者趴着通气,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主要用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缺氧状态。俯卧治疗的最大难度是保证呼吸机管路、输液管、引流管等通畅,防止颜面部水肿、皮肤外周神经损伤、各种导管脱出,若观察不仔细,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重症医护团队分工协作,顺利完成俯卧位通气。在保障患者基本生命安全的情况下,经肺泡灌洗液第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出患者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后予以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经过长达半个月漫长的等待,患者氧合逐渐改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此时,虽然患者肺功能逐步改善,但长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的弊端开始显现。细菌培养出现了耐药菌,且现有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炎症指标迟迟不下降,治疗陷入了瓶颈。冯玉峰主任团队讨论研究后,决定首次尝试使用多粘菌素E雾化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临时采购百希瑞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经过不懈努力,患者的感染终于得以控制。
在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经过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联合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预防血栓等治疗,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现已康复出院。患者家属表示:“这56天里,你们的付出与坚守,我们家属一直看在眼里。感谢你们用精湛的技术、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父亲重获新生,也让我的家庭重获新生。”
服务有温度,医患见真情!一面小小的锦旗,背后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温暖的缩影,也是患者对医院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肯定,更是蕴含着患者对科室团队的感恩和赞誉。
重症肺炎导致的重度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率极高。该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我院重症医学科在急危重症方面的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未来,科室将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守护患者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