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猝死神器——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市二院植入成功
- 发表时间:2023-11-15 14:57:44
- 人气:
“有了这个‘防猝死神器’,我终于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正在病房内康复的童先生高兴的说道。九月底,市二院心血管内科郑冠群医生及其团队联合南京鼓楼医院徐伟主任成功为反复胸闷心悸、频发室早、室速的童先生完成了常熟首例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并应用最新“二切口”技术,解决了他的“心病”。
童先生术后影像
“心病”作祟频发室早、室速猝死风险高
近日,童先生因反复头晕、胸闷心悸入住我院,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EF值:38%,存在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市二院心血管内科郑冠群医生及其团队为童先生完善了各项检查后,经过病情分析讨论,一致认为童先生易发心源性猝死,危险性极高。
“及时有效的除颤,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只有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才能保证生命安全。以往针对这类病情,会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传统的ICD植入手术需要穿刺血管,经静脉将除颤电极植入心脏中,但会增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风险。经过反复评估,团队决定选择新型的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并应用创伤更小的“二切口”技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S-ICD仪器
S-ICD植入手术解除危机
心脏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心脏病性猝死由室颤引起。S-ICD是在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它能够提供与经静脉ICD相同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S-ICD的整个系统只植入于皮下,不直接接触心脏和血管,能够彻底杜绝可能的血管损伤、减少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拔除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电极断裂、囊袋感染、心肌穿孔的发生,做到了真正的“无触心脏,保驾护航”。而最新的“二切口”植入技术,能进一步减少创伤,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术后体验。
那么,在患者术后及出院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术后护理:
① 术后持续给予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四肢活动情况,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
② 伤口局部用无菌纱布覆盖后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小时,左上肢避免大幅度活动,同时嘱其前臂及肘关节尽早活动。
③常规使用3天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伤口每天换药,如切口愈合良好,第7天予以拆线。
④饮食以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为主。
⑤术后2~3天行起搏器程控功能和胸部X片检查。
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
出院指导:
①将起搏器植入证明卡片交给患者,嘱其随身携带;告知如出现胸闷、头晕、放电治疗后等情况立即就医,以调整除颤器参数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
②向患者及家属强调S-ICD只能转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治愈心律失常和基础心脏病,出院后仍应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器质性心脏病,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③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加药。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注意监测INR,遵医嘱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在2.0-3.0之间。同时注意皮肤粘膜、牙龈及消化道有无出血倾向。保持饮食均衡,注意饮食及其他药物与华法林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一篇:用心用情守健康,精准服务暖人心